0531 88801111
泉城温商
首页 > 泉城温商 > 温商学院
280万资金杠杆撬动亿元市场——尚正奇:“长袖善舞”的密码更新时间:2016-10-31  浏览次数:

济南车水马龙的和平路上,君泉精品酒店的店面并不显赫,自然鲜有人知,这家酒店仅是尚正奇构建的庞大商业帝国的一枚棋子。5月15日,从香港家中返回济南的尚正奇又像往常一样,坐在酒店一间并不大的办公间内运筹帷幄——香港尚家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山东众信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山东君泉酒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裁……名片上的头衔彰显着他资本运作的实力,1985年(13岁)赴港求学,1991年(19岁)在香港踏上二手车交易“掘金”之旅,1996年赴东南亚国家试水电子产品销售,1997年移步山东青岛做起机电贸易,2003年转战山东济宁,投身房地产开发领域,2012年来到济南,将发展的触角延伸至酒店管理……跨行跨区发展的历程折射了温商尚正奇纵横实业领域的“长袖善舞”。

    自1998年12月1日延续40多年的福利分配住房制度寿终正寝、货币分房制度取而代之后,住宅的商品属性逐渐被还原出来。2000年开始,我国房地产市场逐渐从计划经济模式中走出来,买方市场的“散户”特征越发鲜明,房地产业终于龙门一跃进入了成长期。当时,已经在香港和东南亚市场打拼七八年、饱尝创业酸甜苦辣的尚正奇正在探索转型的新方向。

    在此之前,1991年至1995年间,尚正奇几乎垄断了我国90%的转口(海外进口到香港,再从香港销售到内陆)奔驰车翻新业务,“流水线式的作业方式,每约一天半时间翻新一台,每翻新一台的价格在1.2万元左右,一年赚百八十万元很轻松。”回忆过往,尚正奇称第一桶金缘于其对“风口”的准确把握——进口汽车贸易在改革开放初期如火如荼,“后来由于国内经济实行宏观调控,进口配额骤减,贸易商库存上升,靠银行信用证支撑的一批贸易商纷纷倒下,我毅然退出这个行业。”尚正奇很庆幸自己“盘子”尚小且及早撤离“危险地带”的选择。1997年,他在OEM市场火热的山东青岛涉足机电进口业务,“多为机电产品的零部件进口,由于国内大部分企业并不掌握核心技术,我预感到这个行业前路曲折,也时常思虑以后的‘淘金’方向。”对生意人而言,商机是转瞬即逝的,机遇之中还裹挟着危机,尚正奇并不随遇而安。用他的话说,温州人对于可能带来财富的机遇,向来不会轻易放过。2003年,济宁兖州市新城开发的招商引资,让尚正奇隐约觉得找了转行的切入点。当时从全国看,城镇职工住房正在由以往单位集体“批发”后无偿分配向个人掏钱“零买”过渡,集团购买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兖州市新城开发的一个建筑节能地产项目(150亩地)广抛“绣球”,隔行如隔山,建筑业“门外汉”尚正奇一边跟当地政府“周旋”,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一边在最短的时间内研读了5本关于房地产开发、营销管理方面的书籍,“吃透”行业理论。他回忆,当时由于他还未完全退出机电进口业务,资金压款多,可周转的资金仅有280万元,于亿元地产项目的大盘而言,仅仅是杯水车薪。如何用280万元的资金杠杆撬动一个亿元巨臂,是尚正奇面前难以逾越的大山。在已经操盘多个地产项目的“专家”看来,3000万元资金可分期完成项目,2000万元十分勉强,若低于1000万元,能运作这个项目的几率为0。这样的“纸上谈兵”,对于实业派尚正奇而言,不无道理,但也并非绝对。因为后来的事实证明,换一种思维,改一改传统运作路线,便可绝境逢生。

    尚正奇从18家施工方中签了4家,每家负责一个标段,“每家收取了30万元的保证金。当时7栋楼一夜之间回款200余万元。”如今想起这一幕,尚正奇还是面露得意,这意味着,之前建筑行业内先给施工方交付施工款的模式在尚正奇这里发生了逆转,200万元现金如今看来数额并不大,但当时却如雪中送炭,足以支撑一期项目主体建到3层,这成为尚正奇探路住宅地产的关键一步。

    为何尚正奇能够独辟蹊径收取施工方保证金?除了多年在香港市场打拼的“港式”管理思维外,还与项目的特殊性不无关系。当时山东市场上盘子最大的一个节能建筑项目,面积为3万平方米,而兖州这个“待字闺中”的项目,面积近10万平方米。作为山东省内的建筑节能示范项目,从省住建部门到济宁市政府,几乎每个相关部门都在“鼓励性”进行推动,尚正奇在争取政策倾斜上不敢有半点含糊,争取最大优惠,而其转行切入的方向也“天时地利人和”,紧随其后,有两家地产公司进入了当地市场,尚成为该项目“第一个吃螃蟹者”。

    看似举重若轻的跨行实践,背后是温州商人“创富”的胆识和魄力,之后,尚正奇在地产领域一路披荆斩棘,花开多地,从住宅到商业,一直稳健前行。“不冒进、不追风”,地产投资路上,尚正奇心态平和,“拿捏”到位,据悉,2009年其公司曾尝试接手鲁南某市的一个占地269亩的城中村改造项目,“前期预交1亿元,在‘国八条’的背景之下,地产业趋于理性,项目谈到一半,果断放弃了。”尚正奇的投资策略始终与行业宏调步调保持一致,“风口”上能够果断破旧迎新,轻装上阵,这是其辗转多领域都能“捞一把”的不二法宝。

    比如,1996年其在印尼、泰国、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做手表、照相机等电子产品批发行业时,一名越南客户长期压款,数额高达200万元之时,尚正奇没有“钻牛角尖”,鉴于当时颇为恶劣的异国创业环境,他不但果断放弃那200万元货款,还从该行业全身而退,“船小好调头”,卷土重来的机会,不是人人都有。


文/侯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