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1 88801111
泉城温商
首页 > 泉城温商 > 温商学院
鞋意——我的那一单生意更新时间:2015-12-01  浏览次数:

    中国普正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胜俊在济南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他是1998年到济南开拓市场,1999年,开始做鞋子生意。16年间,张胜俊就从8平方米的小店发展到如今的七八家分店,还在济南购置了住房、商铺、写字楼等,生意可谓红红火火,财源滚滚而来。但现在,张胜俊依然对来济南之后的一单生意记忆犹新。

初出茅庐  首战败北

温州崇尚经商,温州人喜欢创业,他们认为,从无到有,是一种经历,也是一种享受,张胜俊就是一个典型的温州人。高中毕业后他就开始做鞋子的销售工作,开始很简单,就是从温州批发市场拿货之后转销到全国各地。天生的经商头脑加上吃苦耐劳的创业精神,慢慢地,张胜俊积累了一些销售的门路和生意上的合作伙伴。

上世纪90年代的中国,经济开始高速发展,人民的钱包也慢慢鼓了起来,对鞋服等消费品的需求也日渐增加。张胜俊嗅到了商业先机,不满于现状的他,瞄准了巨大的鞋服制作市场,萌生了开办鞋厂的想法,并得到了家人的大力支持。于是,带着“打造张氏品牌鞋”的梦想,他在老家开办了自己的鞋厂,梦想着有一天将自己生产的鞋子销售到全国各地,甚至让全世界人民都穿上自己生产的鞋子。

所谓“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张胜俊从“卖鞋”跨入“造鞋”,才知“隔行如隔山”。若是在其它场合,不懂仅仅是不懂,但在生意场上,就意味着血本无归了。看到别人开鞋厂财源滚滚,等到自己真正做了,却只有赔钱的份。张胜俊因对制鞋业一知半解、准备不足,他的鞋厂没多久就倒闭了,不仅没赚钱,还将几年来销售积攒下的钱全都赔上了,“一夜回到了解放前”。

重操旧业  白手起家

中国有句古话叫“生意不熟不做”,鞋厂倒闭后,张胜俊吸取教训、重整旗鼓,从“造鞋”重新踏上了 “卖鞋”路。听朋友说济南是个潜力巨大的市场,于是他背上行囊,踏上了北上的列车。由于资金紧张,初到济南的张胜俊仅在一个偏僻的位置租了一个8平方米的小店,生意做得不温不火,夫妻二人时常借宿朋友家中,甚至挤在自己窄小的店面里过夜。

“穷则思变,变则通”,经历了短暂的停顿之后,张胜俊开始在济南寻找属于自己的市场。曾经有朋友介绍让他在齐鲁鞋城开店,有了上次办鞋厂的教训,这次张胜俊小心翼翼,在济南对市场、货源、客流等进行了详细的考察,一番深思熟虑后跑到泺口租了一个门面。

第一单生意,一炮打响。张胜俊主要经营女士时装鞋和中老年妇女鞋批发,由于独到的眼光和空白的市场,第一批货很快被抢购一空,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购买者必须预定才能拿到货。为了尽快补上货源缺口,妻子负责在济南看店下单,张胜俊则专门负责回温州进货,1999年就在夫妻俩的忙碌中匆匆度过。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来济南的第一年张胜俊就获得了相当可观的收入,为济南的生意之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用他自己的话说“济南是我的福地”。

张胜俊说,来济南第一年就能获得成功,主要是前期做了详细的市场调研,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市场需求量大,济南作为省会城市辐射周边地区,是地区商品批发集散基地,而泺口就是商品批发集散基地之一;二是鞋子质量好、有特色,当是进货都是货比三家,选择信誉好,济南青睐或稀缺的样式来进货;三是价格便宜,我经商的观念就是薄利多销,以结交朋友的心态来对待合作伙伴,因此培养了一批长期的生意伙伴。

常怀感恩  日渐成熟

张胜俊在发展生意的同时还怀有一颗感恩的心,经常参加各类慈善活动。2014年上半年,温州老乡有个人不幸遭遇车祸,张胜俊便发动自己片区的商会成员为他捐款,帮助老乡度过了难关,在年会上被评为济南温州商会的优秀会员。就如张胜俊说的“要感恩温州老乡给我的帮助,更要感恩齐鲁大地人民对我生意的照顾”。

怀有感恩之心的张,经历了在济南十几年的沉浮,他的鞋子生意依然红火,代理了多个品牌的鞋子,同时还投资了其他产业,事业在不断走向成熟。